主题: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推动自然保护建设
嘉宾: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院长 唐芳林
内容提要: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院长唐芳林接受中国林业网以云南在国家公园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主题的在线访谈。
 
主持人:主持人
云南是我国最早开始尝试探索国家公园建设的省份, 2008年,国家林业局将云南省作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初云南是如何想到率先建设国家公园的?
 
嘉宾:唐芳林
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诞生在云南,决不是偶然的,与云南省的资源禀赋、生态区位、社会环境、自然保护基础、旅游需求、自然保护研究力量这些条件有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嘉宾:唐芳林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物种最多的省份,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地理的多样性又发育和保存了丰富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多样性,这些都非常值得保护。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高黎贡山、元阳梯田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又充满向往的世界级景观资源。
 
嘉宾:唐芳林
为了保护独特的自然资源,自1958年建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开始,云南省共建立了162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1个,总面积28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2%,使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毋庸置疑,云南在自然保护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嘉宾:唐芳林
然而,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又无时、无处不在。云南是典型的边疆欠发达地区,贫困面大,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压力巨大。贫困现象经常和生态破坏如影相随,互为因果,单纯用法律和行政管理并不能完全杜绝非法砍伐、毁林开垦和过度放牧这些现象,也不能解决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难题。自然保护区主要体现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全民利益,对当地的发展也造成了限制。封闭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思路也容易激起周边居民的对立情绪,给自然保护带来压力。如何协调这个矛盾,探索一条既能保护资源又能促进社区发展的路子?国外的自然保护是怎么做的?要保护好资源,又要避免“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就要找出一个获取效益的途径,这个途径必须是可持续的。
 
嘉宾:唐芳林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验自然的游憩需求也随之产生。如何让人们享用自然资源而不使环境受到破坏,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无疑是一个选择,因此需要找出一个资源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保护地模式,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就成为了一种选择。
 
主持人: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找出一个资源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保护地模式,云南开始探索建立国家公园,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样的区别?
 
嘉宾:唐芳林
国家公园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目前已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国家公园是指大面积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区域,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尺度的生态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性。这类自然保护地提供了环境和文化兼容的精神享受、科研、教育、娱乐和参观的机会。按我们的定义,国家公园是由国家划定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旨在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是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
 
嘉宾:唐芳林
由于较好地处理了自然生态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国家公园被看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国家进步的象征。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有共同和不同之处,他们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类型,其首要目标都是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及作为其基础的生态结构和他们所支撑的生态过程。但也有不同之处,自然保护区更强调严格保护,国家公园则尺度更大、层级更高,除了保护,也强调推动环境教育和游憩。
 
嘉宾:唐芳林
1996年,云南率先引进国家公园理念,开始基于国家公园建设的新型保护地模式的探索研究。毋庸讳言,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国家公园建设确实有发展旅游的动机,但在省政府、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相关专家和国际组织的指导下,一开始就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列为了国家公园的优先目标,确立了旅游活动必须服从保护目标,以确保资源不受到破坏的原则。经过近10年的摸索,2006年,云南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国家公园的部署,并将“探索建立国家公园新型生态保护模式”列为云南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省政府成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开展了包括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法规、准入制度、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专项研究,规划将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景观、湿地景观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典范,建设成为向公众提供休闲观光和体验自然的最佳场所,实现对具有国家代表性的生物、地理和人文资源及景观的科学保护和开发。
 
共17条数据,第1/2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第  
访谈已截止